首页

女主视频调教社区

时间:2025-05-28 08:28:15 作者:海外华文媒体解锁山西河津小山村“蝶变密码” 浏览量:66734

  【社评】堵住医保基金跑冒滴漏的口子

  守好、用好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有赖于相关部门持续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医保基金监管体系,高效精准识别“穿上隐身衣”的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同时,也需要动员、鼓励群众监督。

  据12月3日央视报道,近日,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被举报向一位患者超收21万元医疗费,引发广泛关注。举报者向媒体提供的一份医保监管告知书显示,安徽省及芜湖市医保部门向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追回18.69万元医保基金,处违约金5.6万元;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退还3.12万元患者自付费用。安徽省医保局日前发布情况通报称,涉事医院存在过度诊疗、过度检查、超量开药、重复收费、套用收费、超标准收费等问题。目前,该市医保局根据该院签订的医保服务协议,全额追回违规使用的医保基金,约谈医院有关负责人,分别移交公安、卫健部门进一步核查处理。同时,该局已按照《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启动行政处罚程序。

  这起事件进入公共视野,源于经济观察网几天前发布的两篇报道——《安徽一患者家属查出三甲医院超收10万医疗费 调查显示超收21万》《名校博士自述:我是怎样查出医院多收我爸10万医疗费的》。报道梳理出此番违规使用医保基金事件是一位患者家属以统计模型方式查出,并由医保部门确认。而诸如涉嫌虚构肠内营养灌注次数、串换药品等一系列蹊跷的细节,进一步引发了公众的关注。有网友感慨,这是患者家属中正好有资深会计和法学博士,换个普通人,谁有这样的维权能力?也有网友表示,即使自己在出院结算明细中发现不对劲的地方,最终也不了了之。

  此番事件虽是个案,却反映出一些地方医保基金的使用存在跑冒滴漏问题。它可能发生在家属难以监督、病人无法表达的重症监护室,可能发生在与生命赛跑的急诊抢救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在长期住院接受康复理疗等治疗的患者身上……

  近年来,我国医保部门创新探索出一系列规范医保基金使用的监管制度,比如,实施“不预先告知、以上查下、交叉互查”的飞行检查制度,上线智能审核和监控拒付系统,通过大数据模型分析发现虚假住院,推广DRG/DIP付费模式(按照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按病种分值付费)等。种种举措有效遏制了某些医药机构明目张胆的骗保行为,但在个别地方,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现象依然存在,部分骗保行为由台前转入幕后,逐渐向过度诊疗、超标准收费等违规行为转变,手段更隐蔽、形式更多样。

  乱象的背后,是一些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对医保政策缺乏敬畏,抱持侥幸心理,把医保基金当成“唐僧肉”;是一些医疗机构内部管理不善,对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不足;是一些地方对医保基金审核不细、把关不严,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不仅侵害患者合法权益,危害国家医疗保障基金安全,而且会严重折损医疗机构、医保政策的公信力。

  守好、用好百姓的“看病钱”“救命钱”,有赖于相关部门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持续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医保基金监管体系,高效精准识别“穿上隐身衣”的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同时,也需要动员、鼓励群众监督。据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违法违规使用医疗保障基金举报奖励办法》实施至今,全国各级医保部门已根据群众举报线索,查实并追回医保违规金额1.58亿元。

  医保基金作为医保制度体系健康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关乎百姓福祉、社会稳定。随着医保改革的不断深入,医保制度的应用场景将日益多元和细化,医保基金的使用和监管将面临点更多、线更长、面更广的挑战。因此,如何查缺补漏,及时精准发现幽暗处的口子,进行制度化补漏,是关乎医保改革大局的重要课题,也是医疗反腐的题中应有之义。

  只有监管之剑更加锋利,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百姓才能在公平、透明、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中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工人日报 本报评论员 韩韫超) 【编辑:张子怡】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防部:菲方绑上美国战车只会自毁家园 自食恶果

解决当前经济堵点问题关键靠落实。郭丽岩强调,当前中国经济有效需求仍然不足,需要进一步激发潜能,关键要落实好一揽子增量政策。只有宏观经济长期向好,尤其是实体经济和各类经营主体预期改善、经营效益转好,才能为资本市场的良好运行提供更加健康有序的环境。

中国驻印尼使馆提醒在印尼中国公民注意旅游安全

从电源建设上看,火电建设将围绕统筹推进现役煤电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提升煤电清洁高效发展,推进存量煤电机组节煤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持续推动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

3·15晚会曝光主板机黑灰产业链 深圳:查封经营场所

对于高校来说,则有必要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和调整,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帮助学生打下深厚的基础,积极回应专业焦虑背后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强烈需求和期待。此前,不少高校公布了本科生转专业“新政”,进一步放宽了专业选择的相关限制,比如允许院内专业自由选、转出学院不受限制;转出“零门槛”且可转多次等。这些充满弹性的调整将有助于打破专业间的壁垒,赋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和容错空间,让他们拥有更多实现自主发展和个性化成长的机会。如何进一步畅通专业间流动,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加强通识教育,等等,显然,等待我们破解的难题,还有很多。

北京启动商品住房“以旧换新” 首批9000套新房房源参与

新势力车企销量大增 多家车企下调价格应对

从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等大型跨境基础设施相继开通,到深中通道、深江铁路建设提速,“硬联通”正不断拉近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时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